新知與活動
從農田到餐桌的永續實踐 農業部攜手企業共創ESG新局
在全球永續浪潮推動下,國內企業正面臨ESG轉型的關鍵時刻。農業部為協助企業落實永續行動,自112年2月6日推出農業永續ESG專案以來,已成功與72家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更於今年10月推出「農業永續ESG客製媒合平臺」(ESG STORE),提供企業在農業場域執行量身訂製的ESG專案,共同為台灣土地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開啟企業接軌農業永續新契機
國際間認為企業對於推動永續發展具有能力且應共同承擔,並由綠色金融導引資金帶動企業,鼓勵企業投入永續行動。因此,越來越多企業重視自身的永續政策,強調落實環境(E)、社會(S)及公司治理(G)面向之永續發展,並帶動上下游供應鏈共同前行。
過去企業不易找到合適自己的ESG 議題及合作夥伴,農業部指出,農業 ESG STORE採雙向一站式服務,期利用此全新的平臺,改變過去企業與農業端不容易找到彼此的困境,企業可透過ESG STORE更輕易於農業場域實現ESG,讓企業的永續願景從想像變成實際行動,協助企業參與農業永續發展。農業部強調,每一個ESG STORE專案都是客製化服務,農產業端提出的專案內容,提供企業認識該農業場域及實際可參與的合作項目,雙方合作內容將依據企業類型、永續策略及需求等客製化調整;或由企業透過平臺提出合作構想,由農業部協助媒合至適合的農業場域,讓企業成為農業永續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夥伴!只要企業一句「我願意」,就可以馬上展開合作,讓企業的永續願景從想像變成實際行動!
企業參與農業的ESG新思維
農業場域是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重要基礎,且政府推出相關的農業行動方案可以提升企業在國際永續評比中的表現。農業部透過農業永續ESG專案積極與企業合作,重視企業的實質參與,將農業融入企業營運,如資訊業透過導入網路、5G、雲端服務等技術協助農業創新;食品業採用環境友善農產品作為加工原料;紡織業使用鳳梨纖維或香蕉纖維等農業剩餘資源作為紡紗原料等,導入企業綠色供應鏈。農業部說明,在與企業合作執行ESG專案的過程中,農業部及其所屬單位亦能提供農業相關的技術支援,與企業共同推動臺灣農業發展,實現永續共榮共好的理念。
攜手共創綠色未來:首波50個ESG專案上架!
ESG STORE首波上架50個ESG專案,包括企業較為熟知的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另有循環農業、永續生產、農業文化傳承、農村發展、食農教育等共10個專案類型,每案均能對接永續發展目標(SDGs)或農業淨零四大主軸(減量、增匯、循環、綠趨勢)等面向。以農業部花蓮改良場所提出的ESG專案為例,專案內容涵蓋「種原保存」與「生態營造」兩大主軸,順應花蓮當地原住民部落需求,導入保種復育技術,重現傳統文化與歲時祭儀;建構當地地景生態系統,發展生物多樣性維護與生態系服務功能。於ESG STORE正式上線後,目前已有4個專案正與企業洽談合作內容,並有多家企業陸續表達願意共同合作種原保種圃建置、友善契作收購農產品與生態環境保護之意願。花蓮場指出,由於原住民區域多位於生態敏感或生物多樣性豐富區,經濟發展往往與生態保育產生衝突,因此原住民地區面臨的挑戰更為複雜,包括種原快速流失、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等問題。過去試驗改良場雖有原住民特色作物研究相關成果,但規模較小,難以擴大影響力。如今加入企業資源與民間力量,有望協助計畫真正落地,為部落帶來實質效益。原鄉合作與國際永續發展趨勢不謀而合,從COP16會議通過多項關鍵性決議,以及《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都特別強調永續發展需扣合原住民社區參與、生態多樣性維護等議題。對於ESG的公司治理(G,Governance治理)層面,企業可透過選用優質食材照顧員工健康,ESG STORE亦有永續農漁畜產品相關的專案可供企業員工餐廳選擇。

攜手前行,開啟永續農業的新篇章
農業具有糧食供應、自然碳匯、生物多樣性、國土保安、水源涵養、棲地保育、景觀風貌等多功能生態系服務價值,是企業執行ESG的最佳場域。企業面對國際供應鏈和永續報告的壓力,需要具有科學基礎的數據支持。農業部表示,農業部及所屬各單位的研究報告與調查數據,正好能為企業提供具公信力的科學證據,讓雙方合作更具說服力,讓企業的永續投入更有意義,同時也能為農民創造更多價值,未來也將滾動式透過典範學習、教育訓練等方式,協助更多農民團體提升專案執行能力,讓永續農業的效益能更廣泛地擴散。針對ESG STORE成功媒合且與農業部共同合作執行的專案,農業部將發給成果證明,以表彰企業對環境永續及國人共同的未來所採取之行動。未來也會公開揭露成功案例,引導更多企業投入農業永續發展,共同打造具有台灣特色的農業ESG模式。詳細全文內容,請前往來源連結: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3199
